第四道是葛吉夫(George Ivanovitch Gurdjiff)與他的大弟子鄔斯賓斯基(Peter Damein Ouspensky)創始的一種學派,或系統。

葛氏的前四十年,與布拉瓦茨基夫人一樣,籠罩在神秘中,而由他自己創造成傳奇或神話。他的出生地卡爾斯(Kars),在俄土邊境,聚居著希臘人、亞美尼亞人、土耳其人、俄國人、庫德人、韃靼人等,並且各種宗教,從景教(Nestorian Christianity)到蘇菲教(Sufi),從佛教到巫教(Shamanism)到魔鬼崇拜,都各有一席之地。這樣的背景,加上布拉瓦茨基夫人的學說,再加上葛氏對舞蹈和戲劇故事的愛好,產生了第四道。

據他說,他父親出身富家,後來一再經商失敗。他父親是個詩人,因此傳給他許多的古老史詩故事。他父親又是個「整人專家」,常以非常嚴苛而怪異的方式來「建立」葛氏的品性,後來葛氏又轉用這些方式來施於弟子身上。

《布拉瓦茨基夫人之狒狒》一書中,對於葛氏及鄔氏的整個交往過程和分道揚鑣的經過,有詳細的記載與分析。葛氏藉鄔氏在聖彼德堡的名望─成功的記者、有名的秘教講師─而建立地盤,並且以權威性的言辭、複雜的理論,以及出爾反爾、捉摸不定的性格,折服了一板一眼的鄔氏。

葛氏和布拉瓦茨基夫人一生的行誼,都足以比美奇情探險小說。

葛氏將人分為幾個獨立的中心─本能(肉體)中心、情感中心、理智中心。這些必須平衡發展,所以必須對之「下功夫」(the work)。

第四道為何有這樣奇特的名字?鄔斯賓斯基的解釋是:

第一道是(回教或印度教)苦行者之道。對肉體下功夫,藉由折磨肉體,以獲得控制肉體的力量和意志。

第二道是僧侶(和尚)之道。憑藉信心、宗教信仰,而使情感中心得到發展。

第三道是瑜珈行者之道。藉著對知識和意識下功夫,使理智中心發展。

葛氏認為前三道都失之偏頗,所以提倡第四道,又叫作狡猾之道(the sly way),巧妙地避免前三個障礙,平行發展自己的肉體、情感和理智,並且著重的是驗證(verify)而非信心。

第四道有許多特殊的論點,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:提醒人要「記得自己(self remembering),與克里希納穆提等的自我覺察和傳統的觀照有相應之處。葛氏自己沒有著述,從鄔氏及其他人的書中,我們可以略見第四道的觀點。鄔氏說,人生在世如關在監牢裡,無從脫逃。又說,人死後,靈魂被月亮吞食,因為月亮需要這種食物以進化為下一個地球等宇宙論及心理學。

葛氏說,所有的人都是「機器」,都受制於外在環境的影響。唯一的覺醒之道是葛氏設計的一些文本(context),第四道稱為「下功夫」,以使弟子們能接觸「真實而不變的『我』」,從只會反應變成去「行動」。

他不重理論,反對強調「知性」的教育體制,而重「轉化技巧」。他在位於法國楓丹白露的「人類和諧發展學院」所開發出的有關人際關係與個人成長的種種奇特實驗,影響六十年代以降的一些以嚴酷考驗來做治療主軸的新時代派別,如 EST之類的「魔鬼訓練營」。

葛氏最有名的整人法之一,是叫弟子在院子裡挖壕溝,再把它填滿,周而復始地做這類沒有生產價值的工作。他的理論是勞動本身便有價值。不過他的附從者中,卻多是中產階級的專業人士,如心理學家、律師、醫師、記者等。

葛氏告訴弟子們,他們對秘教的理念都是廢話,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個人才能都是垃圾,唯一有意義的是剝除所有熟悉的東西,以便能發展他們的「本我」。而這一點無法藉學習或冥想來達成,必須藉由一起生活與工作,按照他派定的勞動來達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dgar 的頭像
    edgar

    Edgar~解開生命藍圖的神密面紗~

    edg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